作者:一桶布丁
当然涉及到天体位置计算,我们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直接综合考虑超算的性能跟所需要的精度,来设置截断参数好了,起码比去求解高阶微分方程的计算量要少的多。”
洛特·杜根下意识的抬手比划了两下,忍不住问道:“这样迭代求解的过程中,会遇到了数值不稳定性的问题,怎么解决?”
“嗯?”
乔泽随手写下最后一笔,又仔细看了一遍自己的推导过程,这才将笔递还给了洛特·杜根,开口道:“我记得有一种自适应步长的数值积分算法,加上超越几何在解决这种复杂问题时的优越性,应该能保证在物体之间距离较小时,数值解仍然稳定。
当然你们还可以用数值稳定性分析来调整算法的参数。总之方法应该还有很多,不过让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肯定会选用这个思路。另外如果是要计算相对论性的N体问题,就用爱因斯坦场方程代替传统牛顿引力定律,大概思路没什么变化。”
说完,乔泽便将手稿跟笔递还给了洛特·杜根。
洛特·杜根傻傻的接过乔泽递来的手稿,看着上面的内容,脸上表情飞速变换着。
真的,研究N体问题这么多年,他头一次感觉思路如此清晰。
最重要的是,他算是体会到了乔泽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大胆。
又或者说思路有多灵活,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对超越几何学的了解更深入。
总之他给出的思路完全是颠覆性的。
当然效果如何最终还是需要超算去验证,具体的算法也还需要他的团队来设计。
乔泽虽然没有明说,但洛特·杜根很清楚,乔泽能把思路讲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很给面子了。如果简单几分钟就把问题全解决了,N体问题未免也太简单了……
更重要的是,未来出了论文,一作写谁的名字?
……
另一边小院里三个人也凑到了一起随意聊着。
“那两个老外跟乔泽聊什么呢?周顺,你英语用的最好,跟我们翻译下。”
“我英语是肯定没问题,但他们说的那些英语好也没用啊。好像是在讨论什么天体计算之类的问题吧?像是乔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
“废话,你要这么说,我看那两个老外的表情还知道他们受益匪浅呢。你对接任务的时候说英语不是很溜的吗?怎么关键时候就掉链子了?”
“不是,吕哥,他们口里全是些我都没听过的单词,有种英语叫学术专用语言,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的好不好?”
“哎,我说咱们还是别讨论这个了。我觉得吧,乔泽对国内的教授好像都没这么耐心呢,该不是真被那个老头说动了,打算出国吧?那麻烦可大了,这位小爷要是闹腾起来,我总觉得遭不住啊。”
“那不会,他们刚见面打招呼说的几句话我可是听懂了。那老头想让乔泽去普林斯顿,乔泽说西林很好让他过来。总之两个人跟以前视频里一样,总这样来回拉扯。”
“哎……心累啊!要我说,这种单方面的交流就应该直接取消掉。”
“咳咳,人家报备过的。虽然咱也不懂,但开会的时候不是说了嘛,理论数学家的成果是造福全人类的……”
“好了,都别废话了,把东西整理好,然后按时上报就行了。就你们俩废话多。”
“不是,吕哥,好像是你最先聊起来的……”
……
另一边三个人讨论完洛特·杜根提出的问题后,彼得·舒尔茨又向乔泽请教了几道关于超螺旋空间代数的题目。
今天的报告会给他最大的启发大概是能将超螺旋空间代数跟超越几何相结合开始思考同类问题。
可惜的是,他准备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乔泽太大的兴趣。
又或者刚刚针对三体问题的沟通,让乔泽把今天的话都说完了,又恢复了往日沉默寡言的样子,只是简单回答了几句。
好吧,起码收获还是有的。
一个想了许久没有答案的问题,在乔泽的提点下,想通了。
但这也让彼得·舒尔茨更郁闷了。
纠结片刻后,干脆直接说道:“乔博士,上次说的关于研究跟推广超螺旋代数的事情我觉得应该去做,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做了,但推进的进度有些慢了。”
“嗯,的确慢了。”乔泽点了点头,认可了彼得·舒尔茨的说法。
“所以,其实你也可以加入进来。哪怕你在西林,我们平时也可以保持邮件联系。”
乔泽想了想,道:“答应了别人会组建研究团队做研究推广,想加入的话,可以等到28号参加考试。”
“考试?”
“对,考试。”
“你是说打算在研究所组建一个团队,专门从事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的研究?团队成员的招录以考试的形式?”
“对!”
“外籍也能加入吗?”
“能,得在西林。”
“必须在西林?不能远程?”
“对。”
听着两人的对话,洛特·杜根从关于N体问题的思考中回过神,提议道:“可不可以这样,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院跟高等研究院的名义跟你们西林数学研究所合作,共同推进这个项目?”
乔泽看向洛特·杜根说道:“你们委派的常驻教授可以加入。”
“嗯,其实我们也已经研究出不少成果了。”
“对,就是进度太慢了。”乔泽认可的点了点头。
没法反驳,所以没得聊了。
果然有些机会错过了,就真的很难再找回了。
洛特·杜根摇了摇头,随后突然想起来本来要说的事情,连忙问了句:“对了,你的博士论文还是会投给我们《数学年刊》吗?”
“你们收中文论文?”乔泽反问道。
“啊?”洛特·杜根愣了。
中文论文好像还真没收录过。
“我们研究所打算办一份期刊,中文、英文都收。”乔泽解释道。
“这……难道你的博士论文不打算出英文版?”彼得·舒尔茨用不可思议的语气问道。
他本以为今天乔泽的答辩用的中文,成果太璀璨,加上时间有限,迫不及待的想要公布……
“嗯,太多新术语跟解释翻译起来很累。”乔泽点了点头道。
“这个可以交给我,我找人翻译编纂。”洛特·杜根连忙道。
“哦,谢谢。”
“额……那……”
“我累了,今天就聊到这吧。”乔泽开口道。
并不是托词,乔泽的确感觉有些累了。
尤其是今天的博士答辩上说了太多话,嗓子都感觉有些疼了。
第215章 都火了!
乔泽解决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的消息还是在网上火了,本来是不该火的。
因为早在三个月前,华夏网络上无数自媒体其实已经单方面宣布了乔泽已经攻克了这个难题,甚至已经把2026年的菲尔兹奖都提前颁发给了乔泽了。
没办法,让普通人搞清楚杨-米尔斯方程通解跟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的关系的确不太容易,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克雷研究所对这个问题的描述。
加上自媒体又总有搞大新闻的驱动力,所以这个事情的确很难顶。
但巧的是这次乔泽又能登上热搜靠的还是自媒体助力。
事情是这样的。
之前就写过乔泽攻克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的一位微博跟公众号双料大博主翻墙时,突然发现一众物理学家集体在推特跟脸书上讨论这个事情,也感觉很奇怪的。
这啥情况?
老外科学家的反射弧都这么长的吗?
不是两、三个月前的报告会上就已经说乔泽把问题解决了,还在报告会上给出了通解,并经过超算验证了嘛?
怎么现在又开始讨论同一个问题了?
这位文科毕业的科普大佬意识到之前可能搞错了什么,专门拜托曾经的导师找到了一位数学系教授仔细了解了情况,才终于明白,哦,原来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跟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并不是一回事。
后者显然难度更高。
于是这位文科科普大佬很干脆的又在公众号上写了篇文章《我错了,这次乔泽真的完全解决了世纪难题!》。
然后又把公众号的文章用九宫格的形式发表在了微博上,文章里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数学教授的原话,但却把杨-米尔斯理论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剖析的明明白白。
并在结尾直接道歉。
“……对不起,因为之前对科学的傲慢,我没有完整了解这个克雷研究所千禧年难题的构成,于今年1月发布了错误的消息。正如前文所述,今年1月乔泽的报告会是给出了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只是这个难题的前半部分。
今天乔泽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完整的论述了这个问题,并在国际物理学界掀起了一阵暴风!在这里我向乔泽跟各位家人们道歉,下次我一定会用更严谨的态度来为大家做知识向科普!”
本来文章发布之后,并没有掀起什么热潮。
但恰好被央媒新闻跟关注到了,直接转发了他的微博,并在微博上给出了评论。
“犯错并不可耻,知错便改不失为给公众做科普的一种谦恭态度。另外恭喜乔泽顺利博士毕业,也让我们一起感谢他为世界学术界所做出的贡献。”
央媒的转发也让这位文科科普大V发布的内容火了一把。
连带着关于杨-米尔斯理论又被无数不明觉厉的网友们拱上了热搜。
当然评论区也是一言难尽,牛鬼蛇神,什么都有。
“众所周知,国外一个难题一般只能攻克一次,但在我壮哉大华夏,能连续攻克两次。”
如果以往的规律一样,这种阴阳怪气的评论热度直接爆棚。被顶在了榜首,有人支持的同时也有人口诛笔伐。
“没认真看文章吗?人家说了,这个难题分好几个部分。求出通解只完成了一小半,真正有意义的是证明了质量问题。”
“就是,可以说这个问题都是乔神以一己之力攻克的,发这种评论的人根本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文章里作者有句评价一点都没错,这大概是学术史上最伟大的博士毕业论文之一。”
“兄弟,觉得国外这么好,不如翻墙出去看看,我随便给你截几张图,你看看国外那些科学家是怎么评价乔泽成果的。脸书上都已经把乔泽吹爆了有没有?”
“我去,楼上的,我记得乔泽不一直是搞数学的吗?怎么我看你发的那些脸书都是认证的都是些搞物理的学者?”
“又抓到了一个不仔细看内容,直接跳评论区的。乔泽虽然是数学家,但他的论文对量子场论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啊!作者不是都说了嘛?乔泽的成果补上了微观物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拼图,解释了强力跟弱力的关系啊!物理学家吹爆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