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桶布丁
豆豆两条机械臂呈弧状插在它背斗上,很是骄傲的说道。
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对视了一眼,这是机器人在他们面前炫耀吗?
这玩意儿还需要情绪价值?
“三亿粉丝?的确很厉害!”彼得·舒尔茨说道。
“是的,非常厉害。毕竟我的粉丝也才几千……”爱德华·威腾点了点头。
“哈哈,我当然很厉害。毕竟我是爸爸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智能生命体。其实我是来帮助舒尔茨教授获得授权的。等会电梯到了,你来按八楼的按钮,等我把你的信息录入大楼的信息库,你以后不需要人陪同也能使用这部电梯了。”
豆豆的话音落下,电梯也正好停在了一楼,豆豆跟着两人一起进了电梯,看着彼得·舒尔茨按下了按钮,头顶的显示器刷了几行指令,授权便算完成了。
电梯直达八楼停下,豆豆率先出了电梯:“爸爸在3号小会议室里等你们,我带你们过去。”
好吧,彼得·舒尔茨本以为他们来的算早的,还真没想到乔泽竟然比他们更早。
倒是爱德华·威腾毫不意外。
事实上,乔泽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很早都会到办公室。
不过一大早就到会议室等人的情况并不多见。
很快,两人跟着豆豆来到了三号会议室前。
虽然是小型会议室,但也有六十多个平方,一张长桌有十二个位置。
两人走进会议室时,乔泽正坐在长桌的最左边的位置上,看着电脑。
听到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乔泽抬头看了一眼,然后说了句:“请坐。”
“所以这是一次正式会议吗?”爱德华·威腾坐下时,随口问了句。
“嗯,下阶段的工作安排。”乔泽一脸正色的说道。
来了西林数研所总得做些贡献的。不然他也没必要费尽心思把这些数学大拿都找来。
“额……”彼得·舒尔茨微微感觉有些不习惯,毕竟在波恩大学的时候,他很自由。没什么工作安排,完全靠兴趣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好在这几天在华夏的所见所闻,让他明白这里跟德国终究是不一样的,一些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问题?”乔泽看向彼得·舒尔茨问了句。
“没有。”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道。
“好。”
乔泽点了点头,然后自顾自的说道:“关于交织性跟互动性的基本原理我们都已经理解了,所以我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在开发有效的算法跟计算方法来处理交织性跟互动性问题。
尤其是在计算机模拟合数值方法验证理论模型跟假设这一块,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因为我们不能等着其他人去跟上我们的步骤,要给他们提供更容易理解并验证这套理论的方法。”
爱德华·威腾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忍住了。
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乔泽每次发论文都对物理学家那么友好了。不止是通过数学进行推导,甚至还给出了可以验证的方法。现在看来,这是乔泽一贯的作风,他其实对数学家也很友好。
深怕大家搞不懂他的交织性跟互动性理论,所以还打算尽快设计出相应算法,来让这套方法能够在数学应用这块发挥作用。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爱德华·威腾并不想做这些研究,他更希望深入从哲学跟方法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数学的交织性跟互动性,通过理论去探讨这一系列构思对数学知识跟实践的影响。
又或者去研究这类新数学工具诞生后在交叉领域出现的新数学问题跟现象。
不过作为一位物理学家,他又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
起码交织性已经证明了可以直接在物理学中找到应用,特别是能够极大的简化针对波动方程和量子力学波函数的处理。
如果他们能够开发出行之有效的算法,也意味着未来理论物理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有了更简单的方法。更能进一步推动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在近期各自针对数学交织性跟互动性的理解,设计一套算法跟理论模型。然后分别使用计算机在这各自模型下进行统一性验证。
通过反馈来确保必要的数学概念跟结构都能在这个框架内得到解释,并保证没有潜在的矛盾。相信两位都能理解,这是确保我们通过这一方法解决大统一问题最重要的环节。
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思想路径下的算法开发,找到最合适的能描述跟解释交织性跟互动性的数学工具跟方法。你们有问题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来都来了,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甚至彼得·舒尔茨心头还鲜有的生出了一丝胜负心。
也许他能把算法设计的更合理呢?
第376章 各有各的头疼
到了彼得·舒尔茨这个层级的数学家骨子里必然是骄傲的。虽然他真的很佩服乔泽,但说实话,很多时候做科研也是有玄学的,尤其是在数学领域。虽然其实这种玄学绝大部分依赖于数学家本身的直觉与洞察力。
但也许他真的能在这一块做的比乔泽好呢?
……
会议进行了十分钟,就宣告结束,这也挺对彼得·舒尔茨的胃口。
如果不是学术型的报告会,数学家大概都会烦恼冗长的会议环节。简单干脆且富有逻辑的会议,才是大家能接受的。
跟着爱德华·威腾一起回到办公室,彼得·舒尔茨先打开了系统分配的内部邮箱,将乔泽发给他的相关文献下载并打印之后,便坐到了爱德华·威腾的面前。
尽管现代数学研究中计算机工具越来越重要,但他依然更偏好于传统的手写计算和思考过程,因为这样有助于他更直观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学结构。
而在正式进入深度思考的工作状态之前,彼得·舒尔茨打算先跟爱德华·威腾做一些基础的探讨。
老威腾来的时间比他长,对于交织性的理解更深一些,在正式着手做这个项目之前,先多沟通,有助于缕清针对性算法的设计思路。一旦进入深度思考的模式,他就不希望再被打搅了。
“好吧,彼得,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开始了,做到什么程度?我信任你的直觉。”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说道。
对于这位数学界的后起之秀,这次在华夏的合作并不是两人第一次接触,从某种意义上爱德华·威腾对彼得·舒尔茨还算了解。
“首先要解决的是代数几何跟拓扑学之间的交织性。我有种预感,如果能利用交织性概念增强算法的通用性,可以利用算法探索拓扑数据分析中持续同调的方法。”彼得·舒尔茨撑着下巴,认真的说道。
爱德华·威腾思考了片刻,展颜道:“哈,如果真能成功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能够在算法框架下,将其与量子场理论中的规范对称性相结合?”
彼得·舒尔茨点了点头,道:“理论上来说,这种跨领域的方法也许能让我们揭示新的数学结构,进而提高算法的性能。但我不确定。”
沉默了片刻后,爱德华·威腾突然说道:“换个方向想想。”
“什么意思?”
“我觉得在确定算法框架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计算工具。你应该了解过我们正在使用的人工智能,用它的学习方法来处理跟分析由交织性原理导出的复杂数学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问题让彼得·舒尔茨思考的时间更长了,然后神色古怪的说道:“那我觉得需要详细了解这款人工智能的学习算法,虽然我也看过乔教授这方面的论文,但我所了解的涉及到机器学习相关的技术都做不到像豆豆那么高效。”
“算了,我们还是先把算法的大体框架做好再说吧,这方面也许可以交给乔教授来解决。”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说道。
虽然他已经加入了西林数研所,但豆豆的学习算法已经属于这款超世纪的人工智能技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了。他并不觉得能够轻易接触到。
这明显已经不是乔泽是否信任他们的问题,而是真的泄密没人能承担得起责任的问题。
群智系统诞生之后,只有有为集团以合作方的名义在华夏申请了部分外围的专利。其核心架构、算法根本就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申请过相关的技术专利就足以说明华夏的态度了。
更别提这套人工智系统还控制着好几个涉密的研究体系,材料模型、深海勘探,西林正在做的智慧城市升级也是以其为基础的。真想要了解这方面的详情,也不是不可能。
但了解之后大概一举一动都会被严密监控,实在没那个必要。
“好吧,那么我们先按各自的构想着手架构算法框架吧。有问题了再聊。”彼得·舒尔茨站了起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虽然刚才跟爱德华·威腾并没有聊到任何具体内容,但已经帮他拟清了思路。
接下来就是思考时间了……
……
另一边乔泽也已经回到了办公室,不过他并没有开始去设计这套算法,而是在邮箱里浏览着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各项汇报。关于西林智慧城市建设的汇报。
人工智能宪章管理局局长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尤其是他来当这个局长更是如此。
虽然才休息了三天时间,而且还是春节期间,但并不是所有建设项目都直接停了。有些基础工程因为其特殊的原因,不能停工,自然也只能加班加点的抢修。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底层智慧系统升级其实就是一个大型工程问题。任何工程总结下来就是三个重点,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做什么这块有早已经设计好的各种图纸,理论上来说现场施工人员只需要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就能顺利完成,并最终通过检验。但现实情况却是这种理想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因为绝大部分情况是,即便给了图纸,现场一线人员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图纸往往都只是理论上可行,现实推进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现场工程师去解决。
而人类个体之间理解能力往往还存在方差,同样的图纸跟现场的施工方案相结合,不同的工程师往往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工程最终完美落地最重要的部分,该怎么做。
这块有了豆豆的出现,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现场工程师们可以直接将不同方案直接提交给豆豆,进行仿真模拟,然后得到一个综合各方面考量之后,给出结合经济、效率、质量、维护等等方面综合考量后的方案。
智能宪章局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整理归纳出所有这些决策的原因,并形成书面报告存档,也就是归档所有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经验。
如果未来智慧城市方案要全面铺开,其他城市准备开始规划方案时,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同时也为未来智能宪章局对人工智能进行城市底层管理时提供经验。
现在乔泽身为局长,就要对所有这些报告,进行专业审核,他签字之后才会正式存档。
最麻烦的事情是,这些琐事,还不能交给豆豆处理。否则就是豆豆直接自己管理自己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报告都会发给乔泽。否则一个城市每天都会有无数份报告,乔泽啥都不干了也忙不完。
毕竟宪章局请了那么多搞工程跟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顾问也不是吃干饭的,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专家就能直接解决了。只有下面的这些专家遇到了分歧,或者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才会把报告发到乔泽这边来。
显然对于其他部门来说,这并不是局长需要做的事情,按照道理他应该管钱跟人。但宪章局毕竟是个新成立的特殊部门,而且现阶段需要的专业技术性很强,便也只能由他这位局长代劳了。
也就是乔泽对管钱跟管人这两样恰好都不感兴趣。不然这个新成立的部门还真干不成事了。
不过问题还是有的。
比如乔泽正在看的一份报告,就让他对豆豆综合考量后给出的方案不太满意。
关于西林老城区地下层线路铺设的问题。
智慧城市涉及到无数的传感器,就需要铺设更多的公共弱电系统跟相关的机房建设。从安全性跟维护扩展方便的角度,弱电系统跟强电系统其实是应该直接进行分离设计的。
而豆豆最终设计出的这份方案,强弱电系统共用了一个通道,不太符合规则。
豆豆给出的原因也很实际:“爸爸,因为没钱啊。老城区本身就没钱,全靠项目专项拨款,如果全部类似的情况都要分开走线的话,整体基础建设这块的费用就严重超标啦。所以只能在重点部分进行分离式设计。”
好吧,这个回答没太出乎乔泽意料,但却在他思考范围之外。
思考片刻后,乔泽给出了意见:“更换设计方案,采用分离式设计,钱的问题你想想办法。”
“嗯?真的吗?爸爸。”
“嗯。”
“好嘞,那交给我吧。”
把问题甩给豆豆,然后快速的浏览了最后几份报告之后,乔泽给出意见,然后用电子签名归档之后,日常的任务便算完成了。
虽然给豆豆的指令笼统了些,但乔泽也没太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