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 第444章

作者:玄月青牛

贾琮笑着摆摆手说道:

“先不说这些,你也饿了一天了。就是在有学问,可不填饱了肚子也不行啊。后面的宅子都收拾好了,吃完饭让老三驾车送你们过去。”

“以后且安心读书吧,你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在科试上一鸣惊人,然后筹备乡试。这不仅关乎伯母的意愿,也关乎到你的未来。”

“至于我和先生之事,一言半语说不清楚。不过是几次论道之后,拜了先生为师。并非是儒家的那种师生关系,所以也随便了许多。”

王宽并未说话,也并未动筷子,

只是在那笔直的坐着。

贾琮无奈之下摆了摆手,

出了老三,剩下的丫鬟婆子都退了出去。

王宽这才开口道:

“君子五德: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尊师亦重道,日月得更新。”

“伯爷既然已经拜师,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应尊师重道才是,怎可如此诋毁先生?学生虽然愚钝,却也知晓自古以来,不尊师者有何名声。”

“伯爷的思虑,学生多少能猜测到几分。伯爷虽然行于血腥黑暗之中,可也应当适当的信任一些人的。没有信任的人,伯爷怎么在更加血腥的朝堂上立足?那等尔虞我诈之地,孤木从来无法成林。”

贾琮愣了一下,

这是向自己谏言?还是用朋友的身份劝谏?贾琮明白他说的这些道理,

或者说这些道理不只适用于这个封建时代,

也适用于现代社会。

可贾琮和渡航背后的算计实在是太大了,

这里面的牵连不是一两人的生死。

如今贾琮还未完全确认王宽的一切,

怎么可能将计划说出来?

就算是有王家家主的印信,

可贾琮还是觉得万无一失才行。

可就算是王宽的一切都是真的,

就算他投到了自己的麾下,

贾琮也不会将所有的计划都告诉他。

因为什么人就要在什么位置,

王宽适合的是幕前,而不是幕后。

那些黑暗离他越远越好,这样才能成为贾琮需要的人。

“王宽,许多事并非只看表象就可以了。我与先生之间并非是你想的这样,也不是寻常的师徒之情。日后你慢慢的就会了解

了,或许你还会羡慕我和先生之间的相处之道。”

“家人、朋友、同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相处方式。你认为一切当求直,我却认为舒适自在就好。人活一世几十载,匆匆而过如同草木。做好能做的,必须做的。剩下的且随心就好。”

“更何况,听你方才说的话,想来你也明白朝堂是什么样的所在。也不过是看不见血肉厮杀的地狱罢了,即便是一直小心翼翼的活着,一样躲不过那些啖人血肉的小鬼。”

见到贾琮似乎并不是敷衍自己,

而是真的就这么想的。

王宽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学生会守自己的原则,但并不会以此来约束别人.0宽人律己,方是学生心中之准则。只是与伯爷探讨罢了,既然伯爷并非是学生所想,那便是学生错了。”

“朝堂也好,世俗也好,到处不都是一样的境况么自养浩然正气。虽百邪,难辟也!”

贾琮笑着点了点头,伸手道:

“子度所言极是,来,先吃些东西在谈吧。”

心中寻思这家伙可千万别黑化,

就这样就挺好!

虽然满口君子之说,

但贾琮就是需要王宽成为一个阳光典型。

以后还是少让他和渡航碰面才行,

?这一路行来,虽未遇到什么危险,可也见识了不少的险恶。可君子持身

要不然,儒家不一定又出一个什么怪物呢!

王宽也知道贾琮并不像过多说这些,

于是也就笑着拿起酒杯说道:

“今日蒙伯爷如此礼遇,学生铭记在心。这一杯,敬伯爷!

“哈哈哈,好,来,干!”

随着酒菜入肚,两个人的话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不在局限于儒家的理论之说,

王宽这一路行来遇见的人和事都当做谈资说了一些。

而贾琮也用现代的眼光来点评几句,

然后牵着王宽的思绪往更多的面上走,

也没什么特定的话题,

想起什么就说什么。

如此反而是让两人都更加的1.9轻松自如,

王宽也明显放松了许多。

“没想到伯爷的见识如此之广,竟然对天文地理也如此了解,甚至还懂得墨家术。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是先贤的不二智慧啊!”

贾琮笑着说道:

“子度也不必过谦,想要行万里路,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才能一路无阻。开国一脉筹办了一家书院,明年开始,每年年底,都会带着书院学子远行,看一看大乾的风土人情,从最底层的百姓观察,反思自己所学的不足。”

“届时子度应当已是举人了,不过我猜子度不会为官,而是准备继续参加春试。到时候子度可以随书院学子一同游历,待回来时金榜题名,岂不美哉?”

王宽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随后和贾琮一起笑了出来.

第三百九十六章这么多女人,

大乾和明清两朝的制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科举这件事,

考中了举人之后,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在考进士了,

不想考了,可以自己上呈。

经过朝廷考核后,

或是担任地方教育官员,比如教谕这样的职位。

先安慰哪个?(月票加更)

又或许是补授知县,

不过什么时候能真正的轮到你,那就不一定了!

而教谕这种教育部门下放的官员,

几乎一辈子都没什么油水,

不过是博得一世名望罢了。

而自觉有能力的,都会去参加春试,

为的就是成为进士进入翰林院磨砺。

或许十年,或许二十载后,

就会外放成为一方大员。

然后在磨砺个十年二十年,

回朝以后少说也是三品大员。

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了,

在想往上爬,就不是靠知识了,

而是靠手腕和本事,靠关系和忠诚。

对于其他人,贾琮不敢说百分百的肯定,

但是对王宽这个人,

贾琮绝对可以肯定他能中进士的。

10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成为举人后就放弃科考。

王宽对书院的事明显很是感兴趣,

笑着问道:

“伯爷,学生也听说过这书院,只是语焉不详。听说和外面的书院或者族学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伯爷可否为学生解惑?”

贾琮点了点头,

然后把书院的情况和王宽说了一遍。

然后笑着说道:

“自古以来,儒生都讲究君子六艺。可如今大乾的儒生已经逐渐的走向一个极端了,他们歧视武人,也不认可刀兵。这本无可厚非,可满朝衣紫竟然没有一个身体好的,三十岁老的和四十岁一样,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书院开学之后,所有的学子无论大小,都要学习骑射兵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若是真有外敌肆虐,不至于他们什么都不懂,空口的纸上谈兵,最终贻误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