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玄月青牛
“陛下,如今天下吏治浑浊,为天下计,成法乃是最直接了当的方法,还请陛下应允, 为苍生计,为大乾基业计,应当重新考量吏治!微臣等人数日未曾休息,所书的考先选择一州之地试行?II。”
隆正帝也没点头也没摇头,
而是故作不知的问道:
“考成法?现在吏部的考量有何不妥?爱卿可是有什么新的想法?不如就趁着今日朝臣都在,说来商议一下。
看到隆正帝这幅模样,
朝堂上不少的官员都进入了战斗状态,
可蔡华丝毫不惧,开口冷笑道:
'吏部四司的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只是凭借过往的奏报和主观的印象就可以定下一个官员是升迁、降职、调动,简直荒唐!”
“而考成法只有三条核心: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此事不能只交由吏部,而是由军机内阁、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牵头,联合吏部来按账簿登记,定期进行检查。”
“此法一看官员管辖内的政绩推行,二看管辖内的百姓民生,三看管辖范围内的缉捕贼盗,四看管辖范围内的税务收缴!凭借这四点,才能看出一个官员如何,政绩如何!”
“朝廷必须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
的冗官,尽行裁撤!立限考成,一目了然。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方是万世之根基!”
听到蔡华的话,
满朝(诺了的)顿时哗然一片,
如今朝廷吏部的考核标准被否决了?!
而且这样裁撤官员,
那岂不是很多同窗门生都要被裁减下去?
这可是每一个官员的关系和资本啊!
吏部尚书冷哼道:
“不知道蔡大人所说的考成法如何考?是按照京官六年一考,还是外官三年一考?政绩推行如何算好?百姓民生如何算好?
缉捕贼盗如何考核?税收嘛,别的且不说,只粮税如何算是上等?”
蔡华咬了咬牙,沉声道:
“朝堂定下的政策完整无误,无添加无删改的推行下去为上佳。百姓民生要看当地百姓如何生活,缉捕贼盗这是按照定量,每年必须缉捕多少!粮税,重新丈量天下田亩!考成时间,一月一考!”
此言一出,别说是朝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购,
就是隆正帝都懵了一瞬,
不可置信的看着下面那个独立面对朝堂所有人的蔡华.
第五百二十八章巨人,
朝堂上,
贾琮对隆正帝忽然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可怜。
大乾立朝和前世的大明朝几乎相差无几,
都是从异族手中夺回来的江山。
这也是为什么太祖和高祖的声望这么高,
当初的那些将军的声望也这么高的原因。
太上皇也只是晚年的名声被儒家批判,
也只能倒下!(月票加更)
但是老百姓对太上皇的印象那可是非常好的。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
皇帝不管是哪个来做,
只要能让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
那在位的就是好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
隆正帝这样有大志的皇上,
是不可能不行新法的。
只有成功的新法,
才能让隆正帝在青史之上被铭记,
而不是成为一个庸碌无为的皇帝被记载在上面。
可新法有多么血腥,
所有人都明白。
隆正帝也的确有资本试行新法,
一是因为他是太上皇在世的时候传位的,
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有天然的大义在。
二是因为他今年才四十多岁,
他等得起!
一次失败,可以再来一次,
隆正帝认为自己最起码有二十年的时间来试验,
哪920怕是前几次都失败了,
只要不出大乱子,
那么最后一次成功就可以了。
现在隆正帝虽然没有牢牢的抓住兵权,
但大乾内部几乎不会有大的动乱。
而且蔡华说的这些,
和前世历史上的张居正的考成法非常相似,
成效也的确被历史见证了。
仅凭一句“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就足以明白考成法的独到之处。
但最后张居正和张家的下场,也被历史见证了。
这种事情,就算用大炮顶着贾琮的脑袋,
贾琮都不会做这种出头鸟。
可现在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让贾琮猜测蔡华王超等人没有和隆正帝说考成法要一月一考,
并且重新丈量天下田亩!
这不单单是要那些官员每日惶惶不可终日,
也是要把所有的读书人和豪商的根基给挖了啊!
贾琮估计现在隆正帝的心里正在骂娘呢,
不过贾琮也是真的佩服蔡华和王超,
这两个人都老了,
他们不像隆正帝那样能等二十年,
甚至十年都等不了。
这种情况下,
直接选择最冲突的解决方式,
将问题直接摆出来。
虽然有将隆正帝架出来的意思,
但不得不说,这个办法最是直接。
蔡华面对满朝文武的怒目和大喝,
依旧是气定神闲的沉声道:
“此策,乃是可以为大乾增五百年国运的良策,尔等连一地试行的机会都要剥夺,莫非尔等不想大乾国运昌隆?还是尔等要为那些庸碌的门生同窗尽一份力?!”
贾琮心底叹了一口气,
和赵啸几乎是同时朝着一边慢慢的挪了几下,
而后整个武将群体全都悄悄的挪了几步。
这种情况下,
谁敢搅和进去?
贾琮叹气的原因就是这考成法虽然好,
但是其实漏洞还是有的。
蔡华现在看着一派正气,
但估摸着心里也是慌的厉害。
别人不说,
就是吏部尚书肯定就能看出问题来。
果不其然,
吏部尚书陈升嗤笑道:
“蔡大人莫要扣这两顶帽子,本官请教一下,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