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桶布丁
会议室里的人虽然没注意这套系统给本地的报告蓝本,但能看到他们的报告里,这项工作对于整座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的维护跟建设非常重要,而且还决定了智能化物业系统能否顺利推进。
而且还振振有词的表示,城市智能化依然要以人为本。只有激发基层工作者的主动意识,才能有效的推进智能化城市建设。并保证整套智能化体系有效运行。
“哈哈,看来西林数研所所图很大啊。乔教授了不起啊,这设计出的人工智能,还会耍小心眼的,这欺下不瞒上的手法,很有意思啊。”会议室内安静了片刻后,坐在首位的大佬笑着打破了沉默。
“的确,这说明人工智能是懂真要推行这种城市智能化,最大的阻力会在哪边。人精无疑了。”
的确,对于西林市来说,这种程度的改革绝对算是一件大事。
但从上层的视角来看,如果只是把西林当做智能化试点城市来建设,那这点改变最多只能算稍微激进了些。而且如果抛开当地的管理层来看,如果真按豆豆说的来,就意味着他们将能绕开当地的管理部门,获取第一手的数据……
说实话,对于京城的职能管理部门来说,很难抵御这种诱惑。
不止是他们这一个部门,大家都一样。
华夏的基层体制设计很特殊,本就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设计。一个社区的临时工网格员,需要对应的工作可能包含了方方面面。如果纳入豆豆的管理系统,再加上万千的数据智能设备进行数据收集……
“的确是很有意思。我觉得这的确是个大胆的尝试,就是需要法律的配套。智能化城市的底层逻辑还是数据,如果真的要推进智能化城市的建设,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类基础数据如何定义,如何保护,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另外我认为如果真的进行这种尝试,还需要一套特别的监控跟响应体系。从技术到实操上,都要对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决策做出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的措施。以及重新对一系列责任体系做划分。”
“说得对,不过我听说常务办公室那边也有相应的报告。只能说人工智能可能考虑得比我们更全面。听说西林那边已经动起来了,希望能争取到这个智慧城市试点,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版本跟我们的版本有区别,到时候会怎么想。”
这番话让会议室里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对于西林市来说,如果真能耗资几千亿就将整个城市完成升级,同时还能提振经济活力,提高就业水平跟质量,自然是会心动的。只是豆豆在报告里竟然把许多需要付出的环节跟隐去了,着实是过于鸡贼了。
“大家的意见都挺好。这样吧,我估计西林的申请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才会正式上报。大家回去后都仔细想想,各个部门群策群力,把相关的问题汇总,为最终决定做个参考。
丑话说在前面,上头对这个方案很重视。而且不止是我们,很多单位都收到了报告。咱们可不能拖了后腿。”
部长大佬最后总结道。
……
是的,西林这边还真不太清楚,他们这里正紧锣密鼓的搜集详实数据来推进这件事的时候,京城这边诸多部门同样也已经收到了报告,也从上层视角开始了各项调研。
虽然只是针对一座城的试点智能化建设,但需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给钱就完了。还需要多部门配合,把规矩都给设置好。
人工智能属于新型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没错,但是如何平衡跟管理,则是一门艺术。
这其中难免会有诸多博弈。
哪怕豆豆提交的报告里有着做大蛋糕的充足信心,但那毕竟代表的未来。这事首先要从别人手里拿走蛋糕,会引发反弹才是正常的。如何最大程度的消弭影响,顺利推行智能化建设,有着诸多智慧。
就这样一个名为人工智能宪章管理局的单位在京城悄无声息的成立。
没有扩编,目前组成这个单位的所有人员都是从各个职能部门抽调的精兵悍将。
单位的职能暂时还算简单,主要负责针对各项人工智能进行城市管理措施进行应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针对性的政策跟法规,以及对未来人工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监督跟审查。
对于这些身在西林数研所的乔泽并不关心。甚至他对豆豆的智能化城市建设都不太上心。
当时给苏立行的建议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比如让西林能更安全更便捷,毕竟他是打算扎根西林的。
真要说起来,现有的项目里,乔泽最上心的还是海底集群勘探项目。毕竟这个项目肩负着更多的使命。
不过最基础的测试实在也没法更快了,毕竟现在的各项记录都是为了查漏补缺。
尤其是承载者一旦开始大规模的量产,许多未发现的小问题在量产的环境下都会无限放大。本着对这个项目负责任的态度,对各项数据进行反复核对跟检验无可厚非。
好在乔泽也并不着急,而且他手头上的事情也挺多的。
爱德华·威腾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西林常驻,总得是有收获的。所以针对互动性跟交织性的研究自然要摆在首位。
另一边,他给自家学生三个月的适应期已经差不多到时间了。推荐的书,这些博士生应该也已经融会贯通了,接下来针对乔代数几何的研究也要走上正轨了。再拖延时间就说不过去了。
虽然乔泽已经放弃了让这些博士三年毕业的想法,但五年总得毕业吧?
西林工大博士毕业的条件还是挺苛刻的,尤其是现在数学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毕业条件又在乔泽的建议下有了进一步提高。虽然西林数研所并不隶属于西林工大,但李建高可是西林工大的博导,毕业条件自然要按照目前西林工大的情况来。
总之乔泽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充实,根本没时间想些乱七八糟的。
但隔壁波恩大学的彼得·舒尔茨教授就不一样了。
这一段时间,他脑子很乱,想的很多,心神不宁那种。
不止是乔泽第一封邮件里的邀请,实际上这些天他也一直跟乔泽跟爱德华·威腾保持着邮件联系,进行着学术层面的探讨,这也让他确定了,西林的乔泽在玩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数学,而且还是能多层次应用的新数学。
最让彼得·舒尔茨感慨的是,乔泽正在试图构建的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对传统数学的扩展,更是对现实世界复杂系统行为的深入理解。
或者说这套理论已经不止是探索如何将代数结构嵌入到几何对象中,以及如何通过几何方式来理解和解释代数结构的性质,是已经真正开始通过数学来统一物理。
就比如,交织性代数已经可以直接用于描述量子比特的纠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波函数跟薛定谔方程甚至做的更好。
传统的量子力学纠缠状态通常由波函数来描述,而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波函数的演化。但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波函数的表示会变得非常复杂,并且很难直观地理解系统的纠缠结构。
交织性代数可以通过引入更抽象的代数结构,更清晰地描述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关系,而不需要涉及波函数的复杂计算。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直接用来表示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操作,叠加、测量和纠缠在这里都定义了相应的符号,从而使得处理纠缠态的计算更加直观和便捷。
最最让彼得·舒尔茨叹为观止的是,乔泽明显是奔着提供一种更灵活和通用的框架去的。在这一数学框架下,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关系,而不需要过多地依赖具体的波函数形式。
难怪乔泽会邀请爱德华·威腾去西林参与这项研究,难怪爱德华·威腾竟然真同意了,从最近跟两人往来的学术邮件中,彼得·舒尔茨同样看到了真正实现理论大统一的希望。
四大基本力的统一,宏观跟微观的无缝结合。
如果这项工作完成,意味着他们不但发现了新数学,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物理,人类的文明层次将可能因为这些基础科学革命而再次革新,而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第364章 万事不决问豆豆
真正的数学家,对于学术永远保持着好奇。
如果说乔泽提出的新理论距离真正要解决物理上的大统一理论,可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在统一代数几何这个问题上,却已经给了彼得·舒尔茨许多启发。
他甚至怀疑,乔泽已经做到了能在交织性框架下,将部分抽象代数结构,比如如群、环、域,这些做到有限的统一。也就是说可能不久的将来,代数几何的研究将统一为一种新的数学对象。
这些天对方给出的一些见解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趋势。比如乔泽的交织性统一猜想。
猜想的描述很简单,有一个代数结构??和一个几何结构??。那么在交织框架下:A?G=G?A。
众所周知,数学上,公式越简单,往往证明起来难度便越大。更别提乔泽提出的这些结构其抽象程度远超现有的数学分支。哪怕是晦涩的群论、拓扑等等也难以跟交织性、互动性比肩。
但彼得·舒尔茨已经能感觉到乔泽似乎已经隐隐找到了证明这一猜想的思路。如果乔泽真能完成针对这个命题的证明,那便意味着他将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代数几何的统一工作。
乔泽求出了杨-米尔斯猜想时,彼得·舒尔茨只是感觉惊才绝艳,乔泽证明了哥猜时,彼得·舒尔茨感觉有一丝丝佩服,但现在这位西方的天才数学家却产生了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丝嫉妒的复杂情绪。
哪怕他还没到四十岁就已经拿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数学方面的国际奖项,而理论上说乔泽还只拿了两个诺贝尔奖。
主要还是完成这项工作本是许多数学家寄予在他身上的厚望,而这种厚望本就是压力。
如果只是这些便也罢了,偏偏乔泽还邀请他去西林,一起参与这项研究……
彼得·舒尔茨心思就纠结在这块了。
毕竟他跟爱德华·威腾不一样。对方已经七十三岁了。
换句话说,哪怕他去了西林,并在那里定居,也不过是人生最后的选择。
但他今年才三十七岁,人生还未过半。
更别提波恩大学对他其实挺好,他二十四岁那年就授予他W3级教授,也是德国顶级教授职称,还是终身教授。如果这个时候抛下一切去了华夏,感觉挺对不起人的。
但如果不去的,只是邮件联系,对方肯定不会把研究出的东西完全共享出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跟西林那边合作,远程共同研究这个课题。事实上很多不同国家的数学家也都通过这种方式互通有无。但对于乔泽来说,这个方法显然不太适用。
对方也明确表示过没兴趣。
换句话说,如果他不去西林的话,就只能浅层次的探讨。
双方的交流不会触碰到学术核心的部分。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期双方的邮件没断过,但对方在研究进度上明显有所保留。尤其是学术层面的探讨,更多的关于交织性在他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应用,而对于新数学本身的探讨,往往一笔带过。
纠结的点就在这里了。
去不去西林呢?
如果去的话,他将可能成为新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他对乔泽的理解,只要真能做出贡献,肯定不会介意未来在解决数学大统一问题的论文上署名,而且彼得·舒尔茨也有信心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他要付出的是,可能需要放弃现在所有的一切。
如果不去的话,那就还是过他最熟悉的生活,但可能会错过他人生最珍贵的一次机会。跟这个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一起共事,推进数学的发展。
虽然乔泽因为许多事情,跟西方学术圈闹得不那么愉快,但没人有那个资格否认乔泽的学术声誉,哪怕他今年才二十岁。
等等,乔泽今年才二十岁。
坐在办公室里发呆的彼得·舒尔茨,突然感觉脑子一炸。
是的,他竟然一直忽略了乔泽的年纪。
今年才二十岁啊!
这位理论数学奇才起码还有二十年的黄金研究时间,以他的产出效率,这二十年里能做出多少成绩,彼得·舒尔茨突然有些不太敢想。十七年后,等乔泽到了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能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他突然有些不敢想了。
从想到这个问题开始,大脑中的天平立刻开始渐渐倾斜。
不说名流千古,但能够跟着这种等级的数学家一起做基础理论研究,开辟一片学术新天地,这大概是任何学者都无法拒绝的诱惑吧?
而且现在乔泽主动邮件邀请的大概只有爱德华·威腾跟他两个人。
人产生的很多念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就是那一瞬间,往往会决定人的选择。
起码从这一刻开始,彼得·舒尔茨感觉有些坐不住了。
而且他去过西林,华夏那座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显然那里并不像媒体所描绘的那般混乱跟无序,恰恰相反,那是一座干净、整洁且充满活力的城市,他甚至在街道上看不到一点垃圾,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或许夸张了些,但真的干净到过分。
更别提还非常安全,人们可以任何时间走出家门,不需要太过担心可能遭受不法侵犯。空气质量也很好,没有漫天雾霾,更没有夹杂着许多难以言喻的味道。
好吧,不得不说彼得·舒尔茨对西林的印象有些过好了。主要是他并不知道他去参加乔泽报告会的那些天,整个西林近乎所有公务部门都停了休假,一起上街打扫卫生,维持各种秩序。
但话又说回来,以前或许不好说,但现在即便是正常模式下的西林,也不会比任何一座德国城市差。
总之,当人大脑里那杆秤开始朝着一边倾斜时,大脑是真的就会自动开始找出种种理由来支持倾斜向的决定,哪怕是天才也不会例外。
……
华夏,京城。
西林这边来人了,而且是带着详尽的报告来的。
也就是这个时候,西林这边才知道京城竟然多了个人工智能宪章管理局。